专业法务支招“应收账款催收”
阅读(6146) 免费咨询(9940581)
据最新发布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05%,应付账款增加6.38%,资金周转效率进一步降低。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钢铁企业,在其他行业也普遍存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虽然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赊销是件很无奈的事。但不做赊销,经销风险大,经销商不敢冒险,产品就卖不出去。
①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个人微信
② 关注后,发送关键字“干货”2个字
③ 我给你发《劳动合同风险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
据最新发布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05%,应付账款增加6.38%,资金周转效率进一步降低。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钢铁企业,在其他行业也普遍存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虽然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赊销是件很无奈的事。但不做赊销,经销风险大,经销商不敢冒险,产品就卖不出去。
一、应收账款会形成什么样的风险呢?
(一)应收账款会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着潜亏或损失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记入当期收入。
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收入。根据谨慎性原则及税法要求,企业应对应收账款进行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一般为3‰~5‰。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即有可能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
这样,相当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建立应收账款的计算机日常管理监督体系
应收账款的管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将计算机用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则能迅速准确地提供应收账款管理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
一、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首先,控制应收账款的限额和收回的时间。
然后充分估计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和风险及时组织安排到期和逾期的应收账款的催收,避免企业资金被其他单位占用。
最后,企业在回收应收账款遇到困难或应收账款可能变成坏账损失时,应诉诸法律,主动争取法律的保护。
二、通过对账龄的分析来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
通过账龄分析,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情况将客户分成以下三种:
1、对流动性强的应收账款户头,交易多,信誉好,能够比较及时付清购货款项,企业应保证其货源,并给予优厚的信用政策;
······
一、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
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多结几次账,多磨几次嘴皮,也不能图方便省事,把大批货物交给对方代销或赊销。
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由于货、款无归的风险有时是由推销人员造成的。有些推销人员惟恐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产品)。
因此在对客户信用状况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采用代销或赊销方式,结果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可在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实行“买卖制”,企业按照100%的回款标准向销售人员收取货款,客户的货款由销售人员负责收取。
······
一、做好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强调对目标企业的法律尽职调查。企业管理者事先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把失误和风险降至最低,这就是我们要对客户的信用有一定的把握。
所以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销售部门向客户发放信用的唯一依据,评价客户信用差的不符合标准的我们将不对其进行赊销。
法务部门对目标企业主体、业绩、市场主体关系、与政府关系等方方面面进行法律调查并提供给财务部门及业务部门是非常必须的。
其次,要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法务做好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财务部门与法务及业务部门一同研究制定客户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的调查分析。
······
现实生活中,催收客户欠款是一件比较困难且不受待见的事情。所以,催收要做好一定的功课,才能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成功完成催收的任务。
一、了解催收对象
出现客户拖欠款项的情形时,不应该盲目的立即联系对方催款,应先全面了解客户,包括客户的经营情况、借款目的、款项进出情况等等。只有事先摸清客户底细,才能在面对客户各种借口的时候见招拆招、有的放矢。
二、要求出具保证
如果是一直保持合作的长期客户,对方仅仅是一时周转不开,那么即便收不回欠款,也不能空手而回,应该要求对方写下保证书或开出定期支票等,这样既维护了相互的友好关系,又能保证诉讼时效的连续,保障自己的利益。
三、咨询律师
如果客户拒不付款并且也没有继续合作的必要了,那么就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是一直保持合作的长期客户,对方仅仅是一时周转不开,那么即便收不回欠款,也不能空手而回,应该要求对方写下保证书或开出定期支票等,这样既维护了相互的友好关系,又能保证诉讼时效的连续,保障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