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务指南 - 其他文章 - 妻子放火烧家,是否构成放火罪?
发表于:2015-05-27阅读量:(2474)
2015年5月25日凌晨2时许,宝鸡新福路豪城天下小区一单元楼突发大火,火苗蹿起几层楼高。经民警调查,起火原因竟是三楼一名女住户因和老公吵架闹离婚在家故意放火。任何人对属于自己的财产都有处分权,只要不殃及邻居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予制裁。陈某烧的虽是自己的房子,但火灾很可能会对其他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如此一来,是否涉嫌放火罪呢?
一、放火罪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国现行《刑法》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一)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二)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三)既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又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二、放火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即放火行为一经施行便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使不特定的公共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可以说,并非所有的用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构成放火罪,关键是要看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火势是否可控,有没有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司财产的安全。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
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具体放火案件时,对于某种放火行为是一般放火行为,还是构成放火罪,有时发生意见分歧。
四、放火罪与焚烧个人财物
从法律上讲,任何人对属于自己的财产都有处分权。包括将其毁坏,使其失去使用价值或者价值。但是,这种权利的性质是以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只要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火烧自己的财物,就属于处分个人所有财产的范畴,不构成放火罪。反之,构成放火罪。
五、刑法对放火罪的量刑标准
(一)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六、犯罪后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陈某烧的虽是自己的房子,处分的是自己的财产,但火灾很可能会对其他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就是已经危害到公共安全了,此时已构成放火罪。而对于邻居们的损失,邻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进行判决,因为林某夫妇并未离婚,他们有义务进行赔偿。
更多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请戳~~~
《4名男子私设电网意外电死村民,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本文版权归易法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否则我公司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①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个人微信
② 关注后,发送关键字“干货”2个字
③ 我给你发《劳动合同风险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