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务指南 - 餐饮行业 - 食品安全重罚之下,企业如何确保供货安全
发表于:2016-03-02阅读量:(3712)
中小餐饮企业由于规模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往往忽视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而一旦发生法律纠纷,这类餐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又往往是最低的。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现35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的食品中含有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罂粟壳成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该些企业或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将面临刑事处罚。与此同时,《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办法,情节严重的,企业或将被处以巨额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纵观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原因无疑是餐饮企业自身不重视、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原料和供应瑕疵等等。
管理背后的法律风险:《酒店管理背后,蕴藏着何种不为人知的法律风险》
一、对供应商的选择
源不治,水不清。一道道美味的佳肴都是倚赖于各类原材料,在供货环节上出现纰漏,直接影响到菜品的安全性、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出于成本的考虑,大多企业会选择个体工商户作为供货商,但如此一来,货物质量的稳定性也有所降低。为此,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时,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如果某个个体户的供应原料质量较好,信誉较高,采购者最好采用长期签订供应协议的方式以稳定原料供应的高质量。
2、第三方抽检。第三方抽检的好处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同时在发生食品安全的法律纠纷时,检测报告可以成为证明原料是否合格的有力证据。而选择长期供应协议的情况下,确定不定批次质量的抽检,在成本上并不高,还能有效督促供应商对合同的履行。
3、即便一方持有齐全的经营许可证文件,但采购者发现原料明显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应当拒绝收货。
4、交货能力有保障。包括交货的及时性、扩大供货和增减订货的适应能力。因餐饮业主要材料以生鲜为主,应优先选择地域距离较近的供应商,保证原材料在第一时间安全抵达公司。
二、严把人员招聘关、培训关
经营期间用工风险:《招聘良人,风险退散》
再科学的制度都是通过人员实施的。因此,在食品从业者招聘时要严格把关,必须选拔一些年满十八岁,品行端正、无不良违法记录,经国家卫生部门体检合格者,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培训的内容包括:业务技能、规章制度、职业道德、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常见案例分析等。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可以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方式使饮食从业者初步掌握、了解饮食工作的管理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结束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并且培训应该持续化、制度化。
三、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
无规矩,不方圆。餐饮企业应当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规章制度,对选材标准、烹饪流程、上菜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该章程不仅要约定各个岗位人员的责任承担问题,还需要对质量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还需要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岗位,由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督促,并落实到书面中。
当然,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合法、合理,过于严苛的规定一来可能会因为侵害员工合法权益而被宣告无效;二者,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经营是盘难下的棋:
本文版权归易法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否则我公司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①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个人微信
② 关注后,发送关键字“干货”2个字
③ 我给你发《劳动合同风险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